牛车水壁画探秘之旅

6) 粤剧大戏台(六国大封相) - 叶畅芬



中国戏曲曾经是一种流行的街头娱乐形式。脸上涂满彩绘的表演者和精心制作的服装曾经很受欢迎。
这些表演者的精神在叶耀宗的一幅壁画中延续在庙街。热切的孩子和大人在舞台上观看表演。还可以瞥见后台的动作,而街头小贩在中国戏曲舞台的两侧,为现场增添了活力。
早在 2015 年 9 月,叶畅芬就梦想在唐人街画这幅壁画,作为送给他心爱的唐人街的礼物。
粤剧灵感。小时候,叶畅芬跟着阿姨在唐人街到处看粤剧。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、逼真的背景和道具、杂技般的打斗,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
在绘画开始之前,叶畅芬花了三年时间在唐人街发现、导航并与合适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。他记得当他向房主和当局提出建议时,他的提议被拒绝时,开始是艰难的。然而,叶畅芬很幸运遇到了相信这个想法的人并结交了朋友,帮助他与合适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。
在 2019 年 4 月, 叶畅芬花了10 天里画了这幅壁画。壁画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欣赏,比如男女演员的服装、后台活动、观众的姿势和表情,以及赶来接客的流动小吃摊。
沿着桥南路走到隔壁的登婆街,更吸引目光的是台下看戏的热闹,马来人的罗惹小摊、送tingkat外卖的印度人、小朋友的雪糕车,都是儿时记忆的缩影。这三大种族的街头小贩摆摊营业,使整个壁画增添许多活力和趣味。

7) 《柯南来到牛车水》- 叶耀宗
这幅独特的壁画能在史密斯街尽头,靠近桥南路找到。它融化了古老新加坡独特的路边摊,与其那是受欢迎的名侦探柯南,展示新加坡华人文化的一部分。
路边摊 - 新加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路边文化,从1860年代,新加坡路边已经开始有小摊位,有的卖食物,有的卖菜和水果。壁画里的路边摊不仅卖鲜菜水果和香料,也买了烧鸡和烧鸭,庆祝新加坡多年的路边摊文化。不同种族的人民都在街边相互交往,产生了新加坡多族文化的社会。在现实的新加坡,这路边摊文化已经消失了,但也保留在我们熟食中心的文化中。
榴莲 - 和之前李小龙的壁画一样,这幅壁画包含了新加坡其中的吉祥物 - 榴莲。榴莲只产生在东南亚,因此经常在新加坡找到。由于榴莲只能在东南亚找到,许多游客来到新加坡不会忘记尝一尝独特的榴莲。
名侦探柯南 - 名侦探柯南在那时非常受欢迎,也象征了那时日本动画片的热潮。日本动画片的热潮在1970年代开始,收到了全世界受欢迎,而新加坡也不例外。从1070年代开始,日本动画片,例如 “宝可梦“,《哆啦A梦》和《面包超人》等。





8) 《水牛》- 林凤美
这幅壁画非常的特别,因为它展示牛车水的名称,也让路人明白新加坡以前的牛车水历史。在一个世纪以前,河水暴涨,淹没了邻近的大街小巷,居民们将水以牛车载走,所以就有人称这里为“牛车水”。
这幅壁画描画出古代新加坡常见的水牛,而他们拉着的车厢。壁画还让人摆姿势拍照。此外,壁画也描绘了当年的苦力。

9)《李小龙》- 淡马锡理工学院设计学院的学生设计
这幅俏皮的壁画能在牛车水大厦见到,为这片传统街区注入新加坡地方文化常见的怪诞元素,包括万果之王榴梿。其他充满地方色彩的图形还包括龙头、咖喱角,甚至还有 “我爱新加坡” 背心。
李小龙 - 壁画里的李小龙拿着他出名的双截棍,象征了香港戏剧古代新加坡的高潮。在古代新加坡,尤其在 80 年代,中国羽球香港的戏剧和电影在新加坡非常吃香,因此也融进我们新加坡文化的一部分。壁画的李小龙,让我们想起中华文化对新加坡的印象。
榴莲与山竹 - 李小龙拿着的榴莲,早就代表了新加坡文化的一部分。早期中国文人来到新加坡时,总写到新加坡的榴莲,而在现代世界当中,榴莲被称为 “水果之王”, 许多游客都来新加坡吃它。因此,榴莲也算是新加坡的其中一个象征。李小龙头上的山竹,也被称为 “水果王后“, 经常能在新加坡找到。榴莲与山竹经常被叫 “夫妻果”, 两个水果原产于东南亚,因此也代表了新加坡的一部分。
拉茶 - 拉茶源自印度的文化。拉茶所用到的茶壶不是普通的茶壶,而是用来表演茶艺的茶壶。这种茶壶的壶流非常长,原因是为了表演泡茶的功夫。壁画里所出现的茶壶,不只是强调新加坡人对喝茶的热爱,也是一种我国多元种族的象征。




10)《乡情》- 叶耀宗

这幅 40 米长的巨型壁画再现了新加坡早期中国福建移民艰苦奋斗的生活;正是先辈们的努力垦荒,才有了今天的现代化新加坡。
庙宇中供奉着众神明以及儒家、佛教、道教圣贤,也是传统祭祖圣殿,让访客有机会见识到华人传统宗教信仰的多面性。

11)《One Tough Lady》(一个坚强的女子)- Belinda Low
从牛车水大厦开始,缓缓向恭锡路 (Keong Saik Road) 走去,然后再前往 The Working Capitol 联合办公空间大厦。这里很多街墙上全是花卉图案。它象征了传统娘惹* 特色瓷砖,画家 Belinda Low 擅长展现女性坚韧的精神。她的许多作品以新加坡建国先驱一代为主题,画中主角有渔民、苦力,还有红头巾(早期从中国广东三水过番南来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妇女,因都头戴红巾,故称“红头巾”。
画家想利用这幅壁画显示红头巾对新加坡建国时代的重要性,并想让人们更了解红头巾为新加坡做出的伟大贡献,以及他们的辛苦。
